今天我们为地球发声

(照片:Tambako the Jaguar/Getty Images)

 

“世界如此之美,我几乎无法相信它的存在。”

——美国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36

于爱默生的这个观点,任何曾经体验过荒野的人都会感同身受,无论是在婆罗洲的雨林、肯尼亚的马赛马拉、中国的三江源、还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大自然的极致之美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感知。大自然是我们庆祝美好时光的地方,也是我们在困难时沉思反省、寻求慰藉的地方。这并非巧合: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在野外休憩可以缓解压力,增进人际交往,促进体育锻炼,甚至有助于缓解精神疾病。大自然使人身心愉悦、感知幸福、减压放松,在这些方面所发挥的经济效益虽然难以量化,但无疑是显著的。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里,衡量自然价值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每年全球所有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食物和水、固碳和净化空气等,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超过一百万亿美元。

然而,当我们刚刚开始认识到自然的真正价值时,它已经受到了威胁。根据“地球生命力指数”的估算,自1970年以来,超过60%的野生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载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动物、真菌和植物物种的保护状况。该名录显示,全球超过27,000个物种面临着灭绝威胁,包括40%的两栖动物、25%的哺乳动物、14%的鸟类,以及34%的针叶树种。据估计,目前物种灭绝速度为自然速度(即:无人类活动干扰时的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至10,000倍。这些数据令人吃惊,也是对我们的严峻警告:即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社会必须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和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系统。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横跨全球两大主要动物地理区系——古北界和东洋界。中国幅员辽阔,拥有高等植物35,000多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的野生动物种类也非常丰富,但因分布在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国度,承受着巨大人为压力。由于栖息地破坏、污染以及盗猎(食用或获取毛皮)等人为活动,中国至少有900种脊椎动物被列为受胁物种,有些甚至是易危或面临局部灭绝危险的物种。

值得庆幸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的价值,并加强对最重要的地区和物种的保护,中国与许多国家一样,正在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保尔森基金会正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在国家公园、滨海湿地和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生态保护这三大领域积极开展工作。

国家公园

中国正在开展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有望在2020年正式建成首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能保育大片原野,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国家公园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能为具国家重要性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提供安全的庇护所,更在于其能促生可观的经济效益。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国家公园对该国的经济贡献高达920亿美元。保尔森基金会将美国等其他国家国家公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引入中国,为中国提供政策决策信息。中国国家公园试点区,有些还是大熊猫、雪豹、兔狲和东北虎等受到全球高度关注的濒危物种的家园。这些国家公园一旦得以正式批建,这些濒危动物将会迎来更为光明的未来,国家公园周边社区更会同步受益。

滨海湿地

保尔森基金会及合作伙伴发布的《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报告(简称“蓝图项目报告”)表明,中国仅沿海湿地每年就能产生价值约300亿美元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然而,尽管湿地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却仍面临多重威胁。蓝图项目报告显示,在过去50年里,由于湿地围垦、不可持续的渔业生产、外来物种入侵和污染等原因,中国已经丧失了53%的温带滨海湿地、73%的红树林以及80%的珊瑚礁。这导致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水鸟数量每年减少5%-9%,这无疑给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亮起了一盏红灯。

在天津滨海湿地区越冬的遗鸥(Larus relictus)数量达到上万只。(照片来源: Terry Townshend)

 

值得庆幸的是,在蓝图项目研究报告发布后,沿海湿地的生态效益及重要性得到了政府决策层的认可。2017年2月,中国14处重要沿海湿地被中国政府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预备清单;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严格管控围填海活动。目前,保尔森基金会正与合作伙伴积极开展湿地管理人员培训及其它湿地保护工作,以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湿地保护和管理。中国的滨海湿地关系着许多迁徙鸟类的未来,例如极危的勺嘴鹬和大杓鹬。如今,它们的未来更添了一重保障。

市场机制

中国国家发改委(NDRC)等9个部门于2018年底联合印发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的总体原则是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让生态系统服务(例如提供淡水和食物、水体净化、洪水调蓄等)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让那些保护、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者得到适当的经济补偿。为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保尔森基金会正在向中国的合作伙伴介绍基于市场机制的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领域的国际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保尔森基金会正在探索在中国实施“湿地缓解银行”机制的可行性,这是一种对人类开发活动给湿地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害进行补偿的机制。在湿地缓解银行机制中,开发商必须首先尽力避免对湿地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开发商须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对于不可避免的损害,开发商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在其他地方恢复或创建湿地来补偿因为项目开发而破坏的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开发商可以在别处自行恢复或创建湿地,也可以向专业的湿地恢复机构购买补偿“信用”来抵消对湿地的破坏。

更好地理解和衡量自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是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关键一步。上述的几个例子是我们进行的有益尝试。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每个人如何能采取更多的行动来减缓、阻止甚至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因为这关乎我们的未来。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