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新发布的保尔森基金会政策备忘录中,清华大学教授朱宁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对破产提供隐形担保,导致投资者和企业大都对风险置若罔闻。从房地产行业到证券市场,中国投资者已经习惯于依靠政府实体来保证回报或防止重大损失。这种心态使得投资者敢于冒超出自己能力的投资风险,对中国经济稳定具有长远影响。朱宁阐述了有何危害以及中国政府可以如何应对道德风险问题:
- 官方经济增长目标促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支持过度乐观的投资者。朱宁表示,由于GDP增长目标仍然是干部考核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鼓励各级官员努力设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通过举债(通常是来自国有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推动经济增长已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官方经济增长目标的最简便方式。
- 过度举债投资和政府干预并支持不良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和泡沫问题。投资者表示不满时,地方政府经常出来解围,例如设法安抚遭受巨大账面亏损的购房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也采取了干预措施来支撑股市。结果是投资者过度依赖隐形政府担保,可能由此做出高风险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泡沫丛生。
- 朱宁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让市场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整。首先,中国政府应当停止提供隐形担保。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需要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允许资金自由跨境流动,以避免只能寻求境内投资机会的中国投资者吹大资产泡沫。
- 朱宁表示,证券市场需要深化改革以降低金融风险。政府应鼓励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和资产抵押证券市场,以此扩大投资者群体,分散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朱宁建议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包括将卖空交易合法化,从而确保股价可以体现利好和利空两种消息。最后,应该明确中国证监会的职责,相比市场稳定而言,证监会更重要的职责是促进市场发展。
- 最根本的是中国应该允许破产,以此表明不再为有风险的投资提供担保。虽然有些人把最近的国企债券违约和债转股计划视为乐观迹象,但大多数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遵守财务制度仍有欠缺。朱宁表示,要让市场相信政府不会出面为债务人兜底担保,唯一可靠的做法就是允许违约和破产。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曾说,“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