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津冀地区的清洁能源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

中国最近宣布开展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这可能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蓝天,就像北京城外这样。(照片:Lintao Zhang/Staff/Getty Images)
中国最近宣布开展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这可能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蓝天,就像北京城外这样。(照片:Lintao Zhang/Staff/Getty Images)

 

作者:侯安德

7月18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宣布,北京-天津-河北(简称“京津冀”)地区将开展电力市场改革试点,目标是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国家能源局还宣布成立新的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组,开展电力市场模拟和联合仿真运行,研究不同的电力市场改革方案会如何影响整个地区的电力供应和价格。工作组将由来自国家电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为其下属单位)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代表领导。

这是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因为到目前为止改革主要集中在规模小得多的试点项目上,而不是像京津冀这样大的整个超级大都市地区。正如我们在最近发布的《风光无“限”》 报告中指出,这一地区特别适合开展可再生能源试点。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电力市场改革最终是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并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此外,京津冀地区已经有大量可再生能源电力,特别是张家口市附近。张家口距离北京仅200多公里,将与北京一起联合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张家口目前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为8吉瓦,计划到2030年提高到50吉瓦。

毫无疑问,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即京津冀地区的其他地方。

国家能源局的京津冀电力改革试点方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把清洁能源电力输送到能源需求较高的城市。这两个途径应该是新成立的工作组的研究重点。

  • 首先,电力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目前,政府制定电力价格,风能和太阳能电力价格由于人为原因高于煤电价格。这有助于促进电厂投资,但削弱了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度范围的积极性。建立全区域的“电力现货市场”,开展电力实时交易而不是一次性预先订立一个月、一年或几年的电力合同,可以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率。因为现货市场可以使燃油和运营成本非常低的可再生能源电厂受益。(注:在7月21日的另一份通知中,发改委宣布争取在两年内建立全国性的电力现货市场。)
  • 其次,把京津冀确立为市场化改革试验区可以打破体制障碍,在更广大的地理区域内提高电力调度效率。正如我们在《风光无“限”》报告中指出,德国和美国德州都设法扩大其平衡区域,使可再生能源得以跨越很远的距离共享。目前,京津冀 被划分成若干调度区,而改善这些调度区之间的协调是一个挑战。把京津冀确立为电力市场改革示范区可以有助于克服这些障碍。

虽然国家能源局的通知是朝着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率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还是有很多挑战。最关键的是要为成功实现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指标。为了实现中国有关非化石能源和碳排放的国内外目标,可再生能源并网是基本要素之一。中国采取了多项有关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但这些政策文件往往没有清楚说明明确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评估成功与否的可衡量目标。(虽然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但政府偶尔确实会给出较为具体的目标,比如五年计划或2013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规定了减少京津冀等地区污染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鉴于京津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在很多主要方面与德国和美国得州相像,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与电力需求的对比关系、可再生能源电厂与主要耗能城市地区的距离等,这个地区可以而且应该学习借鉴这些国际最佳实践。最重要的是,德国和美国得州的经验已经表明具体政策(电力现货市场、统一规划输电和发电以及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平衡区域)可以如何降低弃用(浪费)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比例,最终减少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同时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电力市场改革有很多目标:提高效率、降低价格和改善可靠性。国家能源局指定京津冀地区开展电力改革试点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负责设计京津冀试点方案的工作组需要迅速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率确定清晰、透明的时间表,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相对于煤炭,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长期重点考虑,但至今进展缓慢。京津冀电力改革试点是个契机,可以为整个地区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率制定计划。如果得到实施,不仅能让生活在京津冀地区的1.1亿人呼吸轻松一点,而且可以为可再生能源弃电问题更为严重的其他地区带来解决方案。

侯安德是保尔森基金会的中国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