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须知:中国的农村信贷

A farmer walks past a terrace of codonopsis pilosula,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known as dang shen, in Min county
(照片:Reuters/Sheng Li)

 

最新发表的保尔森基金会政策备忘录《重新设计中国的农业金融体系》中,康奈尔大学农业金融学教授卡卢姆·G·特维呼吁中国改革农村信贷体系。特维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如下:

  1. 即使存在金融创新和改革,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巨大。深化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并没有扭转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学理论的预计不一致。很多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成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的银行为了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在很多情况下反而降低了对农户的贷款。
  1. 成本高昂、不协调的农村信贷投放体系恐怕很难吸引金融机构的参与,从而阻碍正规金融业的发展。特维认为,当前的农业贷款体系可能导致技术和配置效率低下,只能使政策试图解决的问题更加恶化。
  1. 中国应该考虑全国统一的农业信贷投放方式,借鉴美国农场信贷体系或加拿大农场信贷机构的做法。虽然存在政治和经济敏感性以及种种困难,特维仍建议成立一个新企业,专门负责农业信贷的监管、统筹和分配,参考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民国时期的农本局制度。
  1. 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中国的其他农业金融机构应该合并为一个系统。城乡之间获取信贷的便利性差距很大,难以通过一些零星措施来解决,而必须通过全国性的系统方案来解决。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会可以制定政策,试点新计划,来为偏远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1. 中国的农村信贷体系不能太刻板,这样才能使一个地区可行的创新普及到其他地区。特维还认为,约束省级金融机构的规定必须放松,这样才能用同一套规定管理全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