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新发布的《保尔森政策备忘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张斌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促进中国服务业发展,同时将工业经济过度投资的风险降至最低。通过追踪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基础,张斌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下滑和工业部门的普遍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必然后果。备忘录主要内容如下:
- 中国经济至少在2013年已经进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期。
工业就业份额从2012年起一直下降,而制造业产品消费支出占比从2011年起也一直在下降,这表明中国应该已经进入了服务业比重加速上升的经济发展阶段。
- 中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多重制约因素。
国有企业在中国的很多服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这对民营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作为市场参与主体,中国国有企业往往效率不高,未充分挖掘服务业的潜在投资机会。地方一级的激励机制扭曲,也制约了中国提供高效公共服务的能力,如教育和医疗。
- 尽管存在低效率问题,当前国内经济政策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帮助工业脱困,而不是促进服务业发展。
政府为了扶持陷入困境的工业企业而采取过度刺激政策,扭曲了资源配置,延缓了中国的经济转型。如果试图抵制服务业扩张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进一步的扭曲。
- 中国今后应避免采取经济刺激政策。
扶持陷入困境的工业企业很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债务,加剧中国经济的脆弱性。相反,应重视稳定中国的就业市场。
- 中国需要新的发展战略。
中国近七十年来一直重视工业发展,现在应把政策和资源配置方向转向高品质的医疗和教育、清洁的环境以及更照顾民生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