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绿色金融:沈建光

沈建光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在加入京东之前,他曾担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和首席经济学家、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全球和中国经济学家。他兼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莫干山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硕士博士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从事博士后工作。

1. 作为一家以技术驱动的互联网电商巨头,京东凭借其技术和数据优势在金融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在您看来,京东的发展如何受益于金融科技创新?下阶段,京东在金融科技及企业可持续(包括绿色发展)方面有何目标规划?

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未来几年将是我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大规模部署的关键时期,在市场驱动与政策支持的双重利好下,金融科技不仅将成为“抗疫神器”,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新优势、打造新动能。

京东的发展一直受益于金融科技创新,京东数科是京东在金融科技创新浪潮下孵化的产品,也是京东生态体系的重要一环。京东数科的成长轨迹比较清晰,通过塑造数字科技能力,将数据智能转化为企业商户和消费者的信用资产,帮助市场主体更加平等、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和其他智能服务,实现我们自身与各类机构的生态共建、合作共赢。

成立七年来,京东数科在多个领域快速拓展,相继搭建起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众筹、证券、保险及互联网支付等数字金融板块。之所以我们要向这些产业和场景进行延伸,一是这些产业与金融行业一样,都存在数字化转型的强烈需求,通过数字化形成更多可供分析的数据资产和新的增长模型,驱动产业各方改变资源组织方式和模式,推动产业重塑增长动能,这就是我们要做产业数字化领域的“首席增长官”的根本动因和目标。二是从金融服务角度看,通过产业数字化,可以使得金融和产业两个领域基于“数据”这一新生变量产生更紧密的场景联结,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早、更有效地介入到产业增长模型中去,更早的融入到企业和个人的资产生成过程,并从根本上提升资产透视能力和资产定价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实体产业获得更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这些产业数字化之后,就会成为金融机构未来的第三、第四甚至第N个增长场景。一句话来总结,京东数科给金融和各产业带来的,是“科技+产业+生态”的全方位服务,英文缩写是T-I-E,也就是Tie,正好体现了这个模式的核心——“联结”。

未来,在可持续发展上,京东数科将坚持“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发展理念,在持续深耕金融科技业务基础上,进一步走向开放生态,布局智能城市、数字营销和机器人等产业数字化领域,在创造行业中长期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图片来源:JDDglobal.com

2. 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我们看到,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四大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今年二季度业绩稳健增长,似乎并没有受到疫情冲击。您认为,金融科技是否为京东化解疫情危机带来了帮助?金融科技如何支持地方政府或企业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

新冠疫情倒逼新科技加速落地、刺激新业态创新与发展,比如电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和生鲜物流等“非接触式”经济需求爆发,这不仅给京东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各产业和全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制造特殊契机,为市场生态长期变革埋下深刻伏笔。

此次疫情暴露出部分行业和企业过度依赖线下服务模式的局限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激励更多市场主体塑造线上化、数字化服务能力。疫情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发展,深刻改变存量经济业态,带动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生鲜电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快速腾跃。在疫情逐步解除和社会生产恢复正常后,教育、医疗、企业办公等庞大的在线化市场需求持续激活,有望诞生“超级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数字科技创新带来新机会。

比如,在消费行业,社区零售和“无接触零售”迎风口。在线下商超、餐饮面临停业或超低客流的同时,社区零售、生鲜电商却呈现高增长的可喜局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零售迎来替代大型商超与中小电商的行业风口;在金融科技行业,“智能化”服务需求激增。受疫情影响,不少金融机构的传统营销和服务渠道失速、失能,对线上获客、数字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线上化、智能化服务需求喷发;在消费金融行业,线上场景业务集中“爆发”。在疫情影响下,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贷款需求减少,资产质量下滑,原有的线下实体消费、服务类消费等优势场景短期面临较大挑战。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尝试线上化运作,推动线下场景线上化迁移,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线上医疗等优质线上场景集中爆发;在支付行业,无接触支付需求激增。疫情影响下,线下支付急剧下滑,线上交易上升,“线下需求通过线上来满足”成为行业趋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战役中,数字化技术在信息服务、疫情检测、物资保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各地派发消费券过程中,数字科技可以在大数据挖掘的基础上,为精准识别居民消费的资金需求、监控资金流向、做好资金管理和探索消费金融产品的转化路径提供工作方向和决策依据。

京东提供的“智能温感筛查系统”可在写字楼、商场、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部署,采取“非接触方式”快速筛查高温人群,助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京东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能配送机器人等可快速打通全国各地区间的运输通道,保证物资供应与居民生活。京东数科输出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可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企业,以及数千小区的常态化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社会信用体系,协助各地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抗疫情、渡难关。

图片来源:JDcorporateblog.com

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正在加入“抗疫”大军,不断注入硬核力量。其中,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5G应用加快落地,5G+红外测温、5G+送货机器人、5G+清洁机器人等已活跃在疫情防控的各个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区块链促动公益慈善更加透明,凭借信息公开、不可篡改等特性可以确保慈善组织的财务数据真实,有利于化解因信息披露不足而导致的信任问题和矛盾纠纷,保证疫情防控和社会运行安定有序。

3. 新基建是近期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又恰逢“十四五”规划布局之年,这可能将为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对于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来讲,这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京东准备在哪些领域布局这项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们看到了科技对传统金融的重塑,刷脸支付、线上借贷等“非接触式金融”迅速崛起。在线下金融业务几乎停滞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帮助金融业快速推进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维持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在金融线上化、数字化改造的推进过程中,大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金融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当前应积极修补数据、制度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公司的赋能作用,推动金融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公司是连接经济新基建与金融数字化的重要桥梁。新基建核心是数字经济的基建,既是我国应对当前疫情冲击的重要政策,也是推动经济金融数字化变革、释放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潜能的重要部署。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是新基建的“技术供应商”,新基建需要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赋能;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是金融数字化的重要参与者,金融的数字化才能更好地满足新基建发展的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公司是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体系建设,并与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法人机构识别编码—— LEI码建立起完善的映射关系,有利于促进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降低金融机构和数字科技企业的识别成本、管理成本。此外,作为“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软件的各类金融数字化技术标准也在积极推进,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标准已经发布,帮助金融行业以相互兼容的方式降低风险。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统筹考虑解决以下问题:金融科技和数字化发展需要哪些基础设施保障,数据中心、金融云、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等企业推出的金融科技创新是否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准入条件是什么等。

京东数科推出多样化的技术服务及产品,助力金融机构加码“新基建”。 金融机构是服务实体产业、助力经济复苏的重要主体,也是数字科技企业做好技术赋能的重要受众。京东数科推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新基建。目前,“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涵盖数百个产品组件,可根据不同主体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定制,并可与金融机构已有的系统功能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企业服务能力,为其将信贷资源精准、定向地投放至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亟需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作出贡献。

目前,京东数科已搭建起了T1金融云和JT²资管科技平台两大金融数字化服务体系,叠加京东数科自身所搭建的数字金融场景,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增长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对金融机构而言,这是一个“纵横一体”的数字化模型。金融机构能够基此实现“存量+增量”的双重增长。

4.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落实,而金融科技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已成为广泛共识。在您看来,未来三年,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将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同时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京东在金融监管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考虑?

金融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途径。首先,数字科技能够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获客。近年来,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用户消费行为、金融行为线上化迁移趋势不断加剧,加大线上场景用户获取和转化,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自身难以突破的重大短板,这也为数字科技企业输出线上场景、流量和数字化获客能力提供了可为方向。

其次,数字科技能够助力金融机构精细化运营。近年来,线上流量竞争日益激烈,精细化运营成为各类经营主体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消费金融目标人群中年轻、小白用户比重较大,对价格和利率更为敏感,用户体验需求也更加多元,这为数字科技企业输出运营能力、改善运营效用提供了迫切的现实需要。数字科技可以将单项业务不准入、但实质风险可控的用户分流至其他产品线,显著提升流量复用、降低用户流失;可以整合开放生态权益资源,帮助金融机构搭建会员、积分体系,促动用户持续成长。

再次,数字科技还能够助力金融机构实时风控。与公司信贷相比,消费信贷面向广大个人客户,笔数多、金额小、用款更灵活,对精准风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消金业务线上化迁移过程中,批量性系统攻击和远程行为欺诈风险高发,这为数字科技企业提供场景化、全流程的实时风控解决方案创建了“用武之地”。

另外,金融机构通过接入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社保、公积金等公共服务系统及外部合作渠道,可以判定多头、过度授信,并通过分析用户消费金额、频次、品类偏好及行为记录,更好地确认交易真实性,降低信用风险;可以实现身份信息在线采集、实时识别和地理位置等实时监控,降低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等环节的操作和合规风险。

当前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和提高金融业服务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将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本身需要技术与金融的高度融合,而金融创新的速度可能赶不上技术创新的速度,需要金融科技能力的双向联动与提升;另一方面,金融新基建的创新也需要创新监管模式,增强数字化监管与合规能力的输出,推动监管规则框架形式化、数字化和程序化建设。

金融数字化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双轮驱动,金融科技企业助力金融数字化需要清晰的制度环境,明确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人民银行2019年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主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明确了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金融数字化金融科技企业和Big Tech的作用范围。同时,目前已有的监管规则都是针对传统的线下业务模式制定的,随着金融数字化、线上化发展,应对相应的监管规则做出适应性修改并完善监管机制,鼓励金融数字化创新发展。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相关政策正在不断优化调整。2020年3月,北京金融科技监管试点二期项目就规定,申报机构主体除了持牌金融机构、持牌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外,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系统、算力存储、算法模型等科技产品研发的科技公司也可独立申请。同时,针对金融数字化、线上化发展,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等规则。下一步,还需要相关部门根据金融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以及Big Tech发挥的作用范围,对相关政策和规则进行动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