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融街论坛|戴青丽: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挑战

11月21日晚,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多重冲击”分论坛,来自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国际机构的多位专家分享了对于全球宏观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Deborah Lehr)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分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主持,发言嘉宾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哈佛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哈尔·斯科特(Hal S.Scott)、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卫东与法国兴业银行集团中国区主管、法国兴业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穆裕格(Hugues de La Marnierre)。

从全球形势来看,戴青丽强调,我们应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挑战。比如,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如果选址不当可能会危及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削弱了自然生态系统吸收和储存碳的能力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进而又加速了气候变化。戴青丽谈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需要健康的生态圈,并应用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NbS) 。

戴青丽介绍,2020年保尔森基金会与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发布的《为自然融资:填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报告显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出与需求每年存在约7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而全球经济总量中近一半,约44万亿美元,高度或中度依赖自然和各类生态系统服务。

为弥补巨量资金缺口,戴青丽建议将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纳入财政政策,引导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的资金更多投向自然保护和恢复项目。“如果能够改革针对高污染企业的补贴政策,并把生物多样性和风险纳入到投资考量中,将有助于弥补上述资金缺口。”戴青丽表示,由于无法带动显而易见的投资回报,撬动私人部门资金并非易事,因此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激励举措和监管框架的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还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扩大现有对保护自然相关产业的融资渠道。

中国经济:加强建设金融稳定长效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要切实维护金融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宣昌能表示,一方面要加强中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建设,保障其具有充足的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另一方面要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避免金融风险跨机构跨市场传染,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统筹监管,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卫东表示,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可能导致外需进一步弱化,但我国具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动能增长等潜在优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经济系列措施也加快落地见效。王卫东指出,下一阶段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效扩大需求。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言中称,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下行、极端天气与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困难局面,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展望明年,付凌晖认为,尽管国内外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发言中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布局的三大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最佳时点、目标设定以及政策工具的组合。受国际需求放缓的大环境影响,刘元春建议明年可以在政策上留有调整空间,为经济的全面复苏搭建坚实基础。

世界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多重挑战

哈佛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哈尔·斯科特(Hal S.Scott)引用了一组数据表示在2001年至2020年20年间,美国中概股的回报率高于美股。尽管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受到外部政治因素影响面临退市威胁,但美国投资者需要中概股,而中概股也需要美国市场,中美双方应该加强沟通,避免中概股从美国退市。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穆裕格(Hugues de La Marnierre)谈到了当前世界经济调整带来的挑战,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里重要的一环,其经济增长对全球的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穆裕格强调了中欧应继续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合作,包括推动《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应用,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以及建立系统性的披露框架。此外,穆裕格还建议中国扩大养老金支持范围,并肯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推进数字货币有助于提高跨境资本流动的安全性。这些领域的发展都依赖于深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图片来源:金融街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