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成为投资趋势,绿色科技创新引领新潮流

5月30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年春季会议举办“碳中和国际峰会”,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商界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开深入对话,从投资的角度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如何利用绿色科技创新,从而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本场峰会由保尔森基金会与国际金融论坛联合举办。

碳中和带来投资新机遇

本场峰会的首个议题是“碳中和与全球投资机遇”,主持人、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开门见山地表示,推动碳中和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从中孕育了大量创新、创业和投资的机会,值得社会各界共同探讨。

在国际金融论坛理事、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看来,气候变化现在正成为一门好生意,“气候投资正在成为主流,最好的例子是特斯拉,它的股票去年飙升了740%,其市值现在已经超过通用汽车。中国将成为气候商业热潮的核心,不仅因为中国的排放规模创造了机会,而且还因为中国正在成为创新绿色金融和清洁技术的领导者。”

国际金融论坛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认为,碳中和是一条又长又宽的赛道,很可能像数字化一样让整个中国各个领域焕然一新,面对这样的经济社会革命,作为投资机构需要有长远目光、做长远规划,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很多的先行者已经在探索这个“赛道”,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说,要实现“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建设,就必须要看到碳中和和气候变化对于各国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要加大对碳中和领域的投资布局,更加重视发挥股权投资的作用。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和方案支助局局长徐浩良则认为,潜力巨大的绿色投资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条赛道上需要私营企业的加入,政府部门需要给投资者一些指导和信心。

在此基础上,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进一步强调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抗疫促进了全球合作,在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应该发挥这种全球联动,各个政府在制定跟疫情相关的救市计划时要注意,把传统的方案通过绿色转型更好地促进绿色和低碳行业的发展。”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提醒人们,碳定价机制牵涉到世界不同国家的协调,在这个问题上,绿色溢价可能是一个更具有可操作性,也可能更能体现效率和公平的概念和手段。

科技创新引领绿色转型

在峰会的第二个议题“碳中和与绿色科技创新”上,主持人、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开场时介绍说,业界普遍的共识在于,“碳中和”未来的投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农业,要抓住历史性机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突破。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建议人们更多关注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公司治理以及技术导向方面的趋势,中欧正在联合制定全球绿色投资指南,为将来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辉以近年来的多个案例说明,应对新发展格局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科技创新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要通过扩大绿色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零碳效用规模化,进而引领区域的绿色转型。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总监翟永平认为,碳中和包含降低碳排放强度、碳达峰、近零排放的“三部曲”,这需要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来保证,金融创新能够带来更多技术创新,再通过商务模式创新使其应用落地。中美绿色基金首席投资官吴竺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他认为金融行业应该更好地推介科研成果,推动它的技术商业化落地和实施,引领中国绿色转型的发展。

高盛自然资源研究负责人米歇尔·德拉·维尼亚纳分享了高盛最近的一项研究,对中国未来实现净零碳排放做出了展望,预计到2060年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创造4000万个就业机会并推动经济增长。德太投资联合首席运营官乔纳森·加芬克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气候变化的重要时刻,而中国是这一方面的引领者,这就是为什么众多国际企业希望更好地抓住中国投资的机会。国际金融论坛全球绿色增长中心首席顾问宾度•罗哈尼则从这一层面延伸,表示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绿色投资方面需要得到支持,这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会是一种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