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菲什初到中国南京的一所大学求学时,他看到刚入学的新生一身戎装参加国家规定的军训。有人告诉他,进行军训是为了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过,菲什发现学生在军训的时候总有办法来表现自己的个性,与集体主义的目标相抵触。在保尔森基金会于芝加哥大学校园内举行的当代中国演讲人系列活动上,菲什谈到他在中国期间观察到中国年轻人如何表达不同意见。
1985至1996年间出生的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正在萌发新的愿望和要求。与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不一样,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极端贫困的生活,而且现在渴望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此外,由于负责对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管理的“工作单位”这个概念逐渐淡漠,民营企业越来越多,政府正在失去对中国年轻人的直接控制。这些因素导致千禧一代没那么“听话”了。菲什说,“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更加自由,不太敬畏权威”。
因此,年轻人的中国梦与政府倡导的“中国梦”存在偏差。菲什解释说,他们想象的中国梦是家庭幸福美满,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找一份工作。但是,同他聊过的企业家中很少有人是真正这样一路走过来的。通常在他们的个人经历中有过困扰,把他们推向了事业发展。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上学时非常努力,却眼睁睁看着父母离婚,用他的话说,“中国的希望在于自由思想者,而不只是好学生。中国梦应该是有很多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菲什表示,“人们在各个领域推动社会进步,步伐可能比政府希望的还快”。他评论说,年轻人变得更大胆,更愿意直言不讳。
然而,菲什警告说,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能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大学毕业的中国年轻人增多,提供给他们的新就业机会却在减少。财富分配不均和性别比例失衡也有可能给中国的千禧一代带来问题。“我并不想尝试预测未来”,菲什最后说,“但是,当这些年轻人开始接掌中国的时候,会非常令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