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来看,生态保护的可用资金只有实际资金需求量的六分之一左右,可谓捉襟见肘。要填补全球生态保护资金的缺口,一方面需要各国政府继续加大对生态保护的公共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另辟蹊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吸引来自私人部门的资金。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也造成了巨大的生态欠账。生态环境的退化让中国的决策者重新审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所需的资金量巨大。
作为保尔森基金会与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的合作项目,该研究全面梳理了国际上主要的生态修复资金机制的实践与案例,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建议,希望推动社会资本和慈善资金加大对生态修复的投入力度,并提高政府渠道生态修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成效。
打开 项目详细信息
尽管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资金投入,但资金缺口依然巨大。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我们和合作伙伴一道正在探索创新型的资金机制,努力为生态保护筹集更多的资金。
我们尤其关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并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生态保护的规模,提升生态保护的成效。
目前,我们正与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开展合作,对全球范围内各类已经得以成功应用的、创新性的生态修复投融资机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在中国可行性高的实施推广建议。通过该项合作,我们希望能为自然资源部在制定多元化生态修复资金机制政策、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提供国际借鉴和参考。
打开 项目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