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州——保尔森基金会与中国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今天正式启动了“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使北起辽宁、南至海南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湿地管理部门及保护组织联合起来,为提高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整体效能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在网络成员之间分享最佳实践并促进协调一致的保护行动和信息共享。该网络将致力于提升政府部门及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服务功能及其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的认识,探索解决方法和途径。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由保尔森基金会和中国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共同发起,将在福州召开为期三天的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研讨会,来自中国沿海11省(区、市)林业厅(局)湿地管理部门、临海县(市)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的代表、中外专家、企业代表在内的150余人将参加此次成立大会及研讨会。
首届沿海湿地保护网络研讨会结束时发表了《福州宣言》,呼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机构共同加大沿海湿地保护力度。该宣言指出,中国的沿海湿地面临四大挑战:围垦导致面积减少;居民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对湿地的污染;过度捕捞;外来入侵物种蔓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将促进中国沿海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保护组织、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提高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实践,”保尔森基金会首席环保官牛红卫说,“我们非常高兴能与国家林业局及其他相关单位合作,共同提高人们对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
“中国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说,“在中国的分类中,目前湿地被归为‘未利用’,存在可用于开发、农业及其他用途的可能性。改变这样的土地分类将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可以提高公众对湿地所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的认识”。
湿地可以提供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质净化和防洪,提供养殖场所等,被认为是防止因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障内陆免受或少受海洋自然灾害的天然缓冲区。中国的沿海省份有大约5.6亿人口,其经济产值在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58.6%。然而,过去十年来,中国的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22%(132万公顷),远远高于中国所有其它类型湿地平均8.82%的损失率,严重影响了沿海省份可持续经济发展。中国沿海湿地面积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导致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候鸟种群数量以每年5%-10%的速度锐减,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得到了老牛基金会及河仁慈善基金会的支持。
保尔森基金会简介:保尔森基金会是一家“知行合一”的智库,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双边经济关系和跨境投资。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由亨利·保尔森创办。基金会的秉承的工作原则是:只有中美两国互补协作,才能应对当今最紧迫的经济和环境挑战。
作为独立无党派机构,保尔森基金会的工作中心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在中国,基金会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推进生态保护并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的智库发表的论文涉及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能源战略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等重大问题。在美国,基金会致力于促进改善中美关系,创造可增加就业机会的双边跨境投资,并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风险。基金会总部设在芝加哥大学,并在华盛顿和北京均设有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