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滨海湿地 应对气候变化

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广东省林业厅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年会暨湿地保护培训班”在深圳举行。来自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林业厅(局)湿地管理部门、沿海县(市)内的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网络成员单位代表、及非政府组织、中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气候变化与滨海湿地的关系、滨海湿地适应性管理、通过加强滨海湿地的碳汇功能来缓解气候变化等核心问题进行探讨,以提高认识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对气候变化、滨海湿地的影响以及滨海湿地在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沟通交流气候变化背景下有关适应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中国滨海湿地面积为579.59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0.85%,这不仅支撑着具有国际意义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中国滨海湿地面临着诸多的威胁,包括:受围垦与基建占用、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等。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2003年-2013年间,中国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136.12万公顷,是各类湿地中消失最快的生态系统。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开幕式上强调,此次会议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立足全国湿地保护大局,从区域层次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湿地保护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会议将进一步推进沿海湿地保护网络的建设发展,强化网络成员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合作与责任,增强区域湿地保护管理的联动性和有效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及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截至目前,沿海省份共有国际重要湿地18处、湿地自然保护区8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160多处,纳入保护区体系的滨海湿地面积为139.50万公顷,保护率为24.07%,初步构建了滨海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为促进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于江表示,保尔森基金会与中国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滨海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借助这一平台,我们可以与时俱进地分析中国滨海湿地的现状和所受威胁,与国内外专家和管理者讨论滨海湿地有效保护与管理的问题,分享、借鉴、相互学习有关滨海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希望这次会议可以成为经验交流、知识传播的有力平台,为各方达成通力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业斌指出,广东正处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国际重要湿地、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着力加强重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升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作为今年会议的承办地,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我市分别建设了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上田园、深圳湾公园、华侨城湿地、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等一批湿地保护项目,重点保护各级饮用水源、水库等人工湿地,并加紧治理受污染的河流,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与保尔森基金会联合倡导发起,并于2015年6月在福建省福州市成立,成员来自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该网络旨在组织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整体效能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在网络成员之间分享最佳实践,并促进协调一致的保护行动和信息共享。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得到了老牛基金会及河仁慈善基金会的支持。

关于保尔森基金会

保尔森基金会是一家无党派、非营利、“知行合一”的智库,致力于加强中美两国关系,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工作基于以下原则:只有中美两国互补协作,才能应对当今最紧迫的经济和环境挑战。基金会的项目侧重于通过产业转型、可持续城镇化和环境保护,推动中美两国向更可持续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型。基金会也积极推进双边跨境投资,以创造就业机会,强化中美关系。基金会的智库发表的论文涉及中国当今面临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保尔森基金会由美国前任财政部长、高盛集团前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创建于2011年,总部位于芝加哥,并在华盛顿、旧金山和北京设有办公室。

关于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国家林业局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5]96号)、国家林业局《关于成立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的通知》(林人发[2005]176号)文件,于2007年2月正式组建。同年4月,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刊有国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印章。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职能:承担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和有关国际公约履约具体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起草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拟订湿地保护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拟订全国性、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统计;组织实施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等保护管理工作;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开展有关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工作。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db.shid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