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森基金会新发表的论文认为,为了经济效益起见,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地球环境,中国应当双管齐下治理大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治理大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什么需要单独但要协调的政策》这篇文章中,麻省理工学院的柯蔚蓝提出了以下几点:
- 当前空气污染的治理策略导致了南辕北辙的结果。由于燃煤电厂使用燃煤脱硫设施(去除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装置)比转换到可再生燃料的成本更低,对停止使用煤炭几乎没有什么激励作用。
- 燃煤脱硫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微乎其微。确切地说,燃煤脱硫等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实际上可能会加剧由于碳排放而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
- 使用净化设备可能实际上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如果脱硫设备由煤炭为主的能源提供动力,那么即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也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这样的空气污染缓解措施将必然持续依赖碳密集型燃料。
- 碳排放定价将激励减少煤炭使用。这也将降低实现空气质量目标所需要的空气污染末端治理程度。
- 碳排放定价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排放权交易制度或排放税将是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转化为明确的以价格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最佳方式,以期到2030年后实现低碳经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