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保护所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作者:陈立伟

Xixi Wetlands Web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2月2日是“国际湿地日”,我从北京南下杭州参加由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举办的研讨会。该中心是保尔森基金会的合作伙伴,我们正共同对中国滨海湿地进行重要性分析并将结果形成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其中最相关的内容可吸收进“十三五”规划。

研讨会举办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由杭州城边上一大片互相独立的鱼塘构成,政府收购后打通了各个鱼塘,形成休闲度假的城市湿地。据说,每年仅门票和租船费收入就有1.8亿元人民币(2,870万美元)。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s Wetlands_2
江苏省东台市

研讨会期间,我们讨论了中国的湿地管理仍然面临的许多挑战。比如,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在国土规划中,湿地仍被归为“未利用土地”。按照国土资源部的定义,“未利用土地”是指任何尚未用于开发、但可最终用于农业或建筑的土地。研讨会后,当我前往江苏省如东县和东台市的湿地并看到滩涂上的风电场和工地时,直接亲眼目睹了这一问题。这些地区是勺嘴鹬等数百候鸟在春季和秋季的迁徙路线中最重要的停歇地。全球现存勺嘴鹬种群数量估计为400余只,使其成为世界级极濒危物种之一,而在如东县和东台市曾记录到100余只。

Rudong Wetlands如东县湿地滩涂上的开发项目尽管仍然存在挑战,经过多年建设,现在全国有湿地公园569处,受到保护的湿地面积达到了324万公顷。财政投资在“十一五”期间仅为90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已增至129亿元人民币(21亿美元),有理由相信在“十三五”期间会有更多的财政支持。

保尔森基金会正与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制定“蓝图”,为如何以及在哪里保护这些全球重要栖息地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建议。今年6月,我们将举办“滨海湿地保护网络”项目的第一次会议,该项目涵盖“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超过11个中国东部省份,旨在共享数据、知识、经验和湿地管理方法。

陈立伟是保尔森基金会保护项目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