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尔森基金会“保尔森对话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该系列活动包括圆桌会议、专题报告和政府交流,旨在探讨如何强化中国的市场力量,有效地分配能源资源,减少碳排放。保尔森基金会将在2015年逐步开展“保尔森对话会”系列活动,探索潜在的政策方向以支持中国政府解决空气质量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保尔森对话会”中国系列首期活动6月初在北京拉开帷幕,主题为“强化市场机制,改善空气质量”。系列活动围绕由基金会和权威专家合作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组织能源效率、可持续建筑及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业界专家开展了多场圆桌对话讨论活动。
“对话会平台汇聚了中美两国的权威专家,针对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围绕具体的解决方案展开了深入探讨。”基金会负责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项目的董事总经理柯凯丽说,“报告的作者和参与对话会的专家将群策群力,形成政策建议,支持中国在降低污染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如果以全面的环境和气候政策为依托,经济增长将更为强劲且更具可持续性。”基金会负责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城镇化项目的副主席凯特·戈登说,“这些对话活动旨在通过独特的视角来探讨环境和能源问题,并使之兼具经济可行性”。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为该系列活动提供了支持。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尹援平女士说,“中外专家们通过对话会这个高端平台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强化市场机制,改善空气质量’主题的系列专题研究报告,提出了独立创新的洞察与观点,以支持中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既定目标”。
本轮“强化市场机制,改善空气质量”系列活动包括背景报告,保尔森对话会和将在近期发布的四份“保尔森对话会”报告。“对话会”报告将聚焦电力行业改革、电力需求响应、建筑能耗公示和碳排放权交易等领域。每份报告均由多位专家合作完成,旨在为中国政府提供优先领域的政策方案建议。
保尔森基金会简介:保尔森基金会是一家“知行合一”的智库,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双边经济关系和跨境投资。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由亨利·保尔森创办。基金会的秉承的工作原则是:只有中美两国互补协作,才能应对当今最紧迫的经济和环境挑战。
作为独立无党派机构,保尔森基金会的工作中心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在中国,基金会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推进生态保护并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的智库发表的论文涉及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能源战略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等重大问题。在美国,基金会致力于促进改善中美关系,创造可增加就业机会的双边跨境投资,并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风险。基金会总部设在芝加哥大学,并在华盛顿和北京均设有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