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权实至名归:展望中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MeyerWu_Making Ownership Matter201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领导人支持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预期混合所有制将“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但是本文作者对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使用中国数据的分析表明,混合所有制将公有和非公有资产混合在一起,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能无法与中国领导人拟定的目标保持一致。这是因为,在中国,所有权和控制权并不一定对应。这意味着,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可能有限,除非国家愿意实际放权给混合所有制企业里的私人投资者。

本文作者指出另一个问题是政府强调混合所有制,并非私有化,而国有企业所有权的部分私有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些政策的目的是将市场但是事与愿违,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实际效果反而会将最优质的国有资产私有化,留下提升绩效的表象,而实际则做不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本政策备忘录的结论是,国有控股企业的私有化并不能提升企业绩效。最终,绩效的提升可能需要一些三中全会中尚未考虑到的改革。直言不讳地讲: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前景最终取决于国家是否愿意真正对一些国内最大的企业放弃控制权,而不仅仅是部分所有权。

[contentblock id=10 img=gc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