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侯安德
中国上周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招致环保人士批评,因为其中提出的煤电装机规模目标有所提高,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减缓。但随着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作为清洁能源转型是否顺利进行的指标,发电效率比装机容量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对新规划的一个批评是,尽管现有煤电产能过剩而电力需求平稳,新规划仍提出要新建更多燃煤电厂。中国的2020年煤电装机规模目标为11亿千瓦,高于目前的9.2亿千瓦,这意味着尽管会淘汰一部分落后煤电机组,未来四年内仍将扩大煤电装机规模,每年新增煤电装机容量高达0.45亿千瓦。这样的新目标似乎与要求许多省份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政策相矛盾,也不符合在中国的大面积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限制或禁止新建燃煤电厂。同时,由于已经有2亿千瓦左右煤电机组获得批准或正在建设之中,国家能源局表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将是一个挑战。
第二个批评是新规划提出的清洁能源增长目标低于预期。新规划降低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目标。最初,2020年规划要求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约0.65-0.70亿千瓦上升到1.5亿千瓦,但新规划将2020年目标降至1.1亿千瓦。同样,原来的规划提出中国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1.50亿千瓦左右上升到2.50亿千瓦,但新规划却将2020年目标降至2.1亿千瓦。
不过,我们也不要反应过度。实际能源生产方式,而不是新建电厂的数量,才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当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由于可能很快出现电力短缺,需要积极推动国有电力行业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把重点放在装机规模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飞猛进也促进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推广,有助于这些技术趋于成熟并降低成本。
虽然提高煤电装机规模的目标可能看起来令人失望,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到,随着中国转向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实际能源使用情况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发电装机规模如何变化。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适应增长放缓的“新常态”,在省级或监管层面上,发电效率往往比装机容量更为重要。由于发展和布局协调不佳,缺乏统一的激励措施,中国浪费的清洁能源电力高达20%。中国新制定的五年规划带来的好消息是设定了明确的量化目标,要求到2020年把弃风率降到5%以下。保尔森基金会的研究报告着重介绍了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这份名为《风光无“限”》的报告探讨了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德国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挑战而成功实施的政策。其中,为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设定这样的目标和时间表是一个积极的步骤。
现在的关键是发电量,而不是装机容量。
最后一点,现在需要明确计划并改善部门间协调,把中国的所有能源整合成一个高效的市场化整体。近几个月来,我们已经看到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方案迅速推出,新的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包括京津冀地区)将尽快启动,以及努力建设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市场。明年,中国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大型国有企业的碳交易,并对规模较小的排放企业开征环境税。诚然,这些政策较为复杂,令市场难以理解。虽然如此,在中国的“新常态”下,就清洁能源转型是否顺利进行而言,装机容量和目标可能是最无足轻重的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可以做得更多,阐明各能源相关部门、目标及政策将如何形成合力,加快清洁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