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杰明
当迈克尔·奥斯林开始着手写一本关于亚洲的书时,他最初的计划是讲述一个充满活力、正在崛起的地区。在保尔森基金会最近举办的当代中国演讲人系列活动上,奥斯林说:“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我们对亚洲的印象一直是一致的”。他打算在书中提出,美国应当抛弃其“大西洋主义”思维模式,迎向一个由亚洲所代表的未来,集中注意力和资源,扩大美国在亚洲的作用。
但在开始进行调研后,奥斯林认识到,实际情况有很大不同。亚洲各国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而他认为西方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风险。从印度到中国,再到东南亚和朝鲜半岛,到处暗流涌动,有可能危及所谓的“亚洲世纪”。学者们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二十一世纪政治和经济重心转移到亚洲的现象。
奥斯林的新著《亚洲世纪的终结》于本月出版。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正值新一届美国政府准备制定其亚洲政策之际。奥斯林说,特朗普政府上台才一个星期的时间,其初步动向就带来了冲突的征兆。一方面,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标志着从该地区后撤,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扩大经济影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表示有可能在南海禁航,预示着在该地区扩大介入程度。
奥斯林重申,他力求在书中做出有助于判断的分析,而不是预测。他解释说,经济改革失败、政治革命夭折、政治共同体缺失、人口风险以及整个大陆发生战争的威胁都是可能阻碍亚洲大国崛起的因素。他指出,战争威胁是“美国政府真正关注的”威胁。这种威胁与传统上对现代化的憧憬背道而驰,也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期望,即随着各国富裕起来,彼此之间建立政治和经济关系,就不容易在海洋权益或边界争端等问题上发生冲突。奥斯林认为,亚洲似乎还没有超越其历史上的竞争对手,亚洲各国的主权争端有增无减,纷纷发展自己的军事能力。各方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的立场趋于强硬,朝鲜半岛局势不稳,中印边界局势紧张等都是潜在的问题。美国企业研究所常驻学者、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奥斯林说:“与五年或十年前相比,可以说,今天亚洲更接近爆发某种形式的武装冲突,不管是有意无意,还是误判所致”。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该书是奥斯林发出的呼吁,希望美国“重视亚洲,而不要等到为时已晚”。至于他给美国政府的建议,简而言之,就是美国必须主导TPP或类似的贸易协定;必须利用美国的参与来接触和支持该地区的国家;而且必须保持强大的美国军事存在,让亚洲盟友可以依靠。最后要说的是,虽然奥斯林关于亚洲世纪的预想可能已经脱离了起初的写作计划,但他最终提出的美国政策建议却与他原先的建议非常相似: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