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中国传统重工业面临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问题,中国领导人希望服务业能成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根据由佳富龙洲经济学家白安儒撰写的最新保尔森基金会政策备忘录,中国必须首先放松服务业的监管以释放增长潜力。白安儒的主要观点如下:
- 近年来,服务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上升,这并不一定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或转向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服务业占比上升基本上由金融和房地产拉动,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推动了这两个行业的大起大落。因此,目前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高的局面可能持续不了多久。
- 中国的家庭服务业较为落后。家庭服务包括由家庭直接消费的教育、医疗和餐饮等服务。就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中国低于发展水平相似的其他亚洲经济体。
- 高技术服务业可以凭借自身力量实现发展,并不需要政府援助。中国政府指定技术服务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但这其实没有必要。政府的资源更应当流向增长较弱、监管负担较重的行业,如医疗保健,从而鼓励这些行业的发展。
- 受监管程度高与国企参与度高会限制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中,企业往往表现得像垄断组织,未来发展潜力不如民营企业。对于医疗和教育等规模较大的家庭服务领域来说,尤其如此。
- 设定量化目标可以成为放松服务业监管的有效途径。要推动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定特定行业中民企的市场占有率目标。此类目标将清楚传达政府的意图,产生投资者所需要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