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其他专注于单一交易的投资案 例分析,本文对同一行业领域中的两宗 类似交易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旨在说明 中美两国交易方开展实际交易时的“有 所为”和“有所不为”。
此外,这组案例之所以值得对比,也是因 为它们都发生在相对敏感的技术密集型 航空领域。而且,也许会有人惊讶,最终 顺利交割的交易,其买方是一家同时经 营军工业务的大型央企,反倒是私营中 国公司试图开展的交易惨遭败北。
简而言之,中国政府 的干预在两宗交易 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但尽管豪客比奇收购 交易的规模和复杂 程度都远甚于西锐 交易,但造成其最终 流产的既非交易的 复杂程度,亦非潜在 的国家安全影响。
相反,该交易的最终 失败源自多个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买方对行业缺乏了解,谈判不专业,以 及中国政府实体和私营公司如同虚设的 合作关系。相比而言,尽管公司业务涉及 敏感的国防领域,但中航工业是一家成 熟的央企,拥有丰富的跨境并购交易,也 在收购一家技术密集型美国公司的过程 中展现了更大的灵活度,最终得以克服 障碍,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