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安德
全球风能和太阳能投资持续发力,在欧美一些地区,这类可再生能源发电已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以德国为例:今年5月的几天里,风电和太阳能电力有几个小时一度占到德国电力供应的85%。2015年全年,风电和太阳能电力占到德国用电需求的25%。
反观中国,虽在目前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和投资方面引领全球,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极低。至2015年底,中国风电并网容量129吉瓦,光伏并网44吉瓦,二者均居全球之冠,风光一时无两。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被弃比例,即“弃电率”,在许多地区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某些地区甚至高达30%。2015年,仅弃风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60亿元人民币(24亿美元)。与美国相比,2015年美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只有中国的一半,但风力发电量却更高,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保尔森基金会2015年的电力行业报告对此有详细论述。首先,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大多地处偏远,把这批电力输送到用电需求高的大城市既昂贵又复杂。中国的西部和东北地区是可再生能源并网挑战最严峻、整体弃电率最高的地区,专家们的关注焦点也往往集中在这两个地区。但保尔森基金会最新发表的报告另辟蹊径,建议中国的决策者从可再生能源供求更接近的地区着手,解决这一难题,再逐步推广到中国的其他地区。
报告认为,京津冀地区是开展可再生能源并网试点的理想地区。这里人口庞大、重工业高度发达,电力需求极为旺盛。同时,该地区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推广规划,特别是北京以西的张家口地区,这里的风能和太阳能规划尤为瞩目。作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东道主,张家口和北京都希望借此契机展示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张家口风力资源丰富,以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为重点,而北京则积极推广电动汽车。张家口距北京仅200公里,何不将这两套方案结合起来,用张家口的风光电力为北京的大批电动汽车充电?还有比这更好的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途径吗?
可再生能源并网是一项全球挑战:定价机制和调度方式不合理,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输配电规划不协调,风能和太阳能固有的波动性特点等。但好消息是,全世界有许多监管领域的专家,他们具备丰富的电网运营经验,能使易于波动的太阳能和风能“流向”电力需求地区。
保尔森基金会最新报告探讨了德国和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案例,说明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将可再生能源弃电率降至1%是完全有可能的。报告以国际一流专家的观点为基础,为京津冀地区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实现最大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新增电力与输电规划的协调性、在京津冀地区试点区域性电力现货市场以及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度范围扩大到整个京津冀地区。
有了宏伟的愿景以及正确的政策方针,京津冀地区就有望在2022年奥运圣火点燃之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