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中国首个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勺嘴鹬 (照片:kajornyot/Getty Images)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也是中国首个滨海湿地类型的自然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或越冬地。

该区域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所列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勺嘴鹬)和5种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大滨鹬)。其中,勺嘴鹬全球90%以上个体在此栖息、换羽;全球80%的丹顶鹤来此越冬;黑脸琵鹭、小青脚鹬、大杓鹬、大滨鹬等长距离迁徙水鸟选择在此停歇、补充能量。IUCN的专家评估报告认为,该区域是众多珍稀濒危候鸟保护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保尔森基金会自然生态保护总监牛红卫表示:“祝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滨海湿地保护方面取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她还说,“作为黄(渤)海候鸟保护地联盟中的一员,保尔森基金会与全球众多环保组织一道,强烈支持将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这一重大进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保尔森基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该区域滨海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支持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申报工作,支持中国滨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015年,保尔森基金会及合作伙伴发布的 “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报告”(“蓝图项目报告”)甄别出了对于候鸟保护极其重要而亟需得到保护的一系列中国滨海湿地。在蓝图项目研究报告发布后,沿海湿地的生态效益及重要性得到了政府决策层的认可。2017年初,中国政府决定将16处重要沿海湿地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预备清单,其中多处便是“蓝图项目报告”所建议亟需优先保护的。目前,保尔森基金会正与合作伙伴积极开展湿地管理人员培训及其它湿地保护工作,以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湿地保护和管理。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江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