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安迪是一位常驻香港的金融分析家,曾担任中银国际美国分行总裁。他的新作《中国的影子银行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引发争论。在书中,柯安迪介绍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影子银行是指散布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从小额贷款公司到网上信贷乃至称为信托的大型国有银行,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在中国每年25万亿元人民币(4.1万亿美元)的贷款总额中已经占到将近一半。影子银行几乎不受监管,风险很高,引起人们对过度放贷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担忧。然而,柯安迪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未来的金融挑战。
您认为影子银行可以让中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同时又不直接挑战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这怎么理解?
影子银行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威胁到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有些不会。地方政府财政体系中就有一个可以说明如何通过影子银行加强国家控制的例子。国家通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信贷调控,通过国有银行使信贷流向国有企业等受到支持的单位。此外,国家还试图通过限制房贷来控制经济泡沫。然而,国家也默默地允许地方政府出资企业继续通过非公开的影子银行市场获得财政支持。这种资本流动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支撑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出售,而这些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这并不直接与国有企业争夺资金。
一些金融分析家担心,债务水平如此之高的影子银行体系可能会导致中国金融崩溃。您为什么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按全球标准来看,中国央行有能力大幅增加债务,因为中央政府债务水平相对较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其次,中国银行业(以及一般情况下资金的)的层次性意味着国有银行和中央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将得到很好的保护。在某些时候,北京方面将不得不做出允许哪些金融机构或企业倒闭的艰难选择。第三,我个人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有很强的互动性,让中国政府可以密切留意金融“热点”,预防或至少是缓和危机。省级政府、当地银行分行与国务院和北京的总行之间都有这种反馈机制。
您认为“中国影子银行的未来是光明的”。鉴于已经出现高风险借贷,您怎么支持这样的说法?
说未来是“光明的”有点夸张。我的意思是木已成舟,不可逆转了,因为人们发现他们有办法来管理和投资他们的钱。一大批游走于正规信贷体系边缘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投资银行)纷纷涌现。正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者蔡欣怡指出,这构成了一个“平行的政治经济体”。
不过,我的确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存在严重的风险,许多家庭、金融机构和银行因此负债累累。中国的高债务水平有可能导致资产价值崩溃,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这可能导致银行和影子银行发放的贷款出现违约情况。最薄弱的环节是个人持有的理财产品,还有一些依靠这些理财产品建立资本基础的小银行。放款人、金融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对这些产品的监督微乎其微,这意味着没有人准确地计算出这些万亿投资所蕴含的风险。
另外,金融中介机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包括银行担保和交叉持股),将使经济低迷的问题相当棘手。尽管如此,中国几乎无意中学到了资本主义的重要一课。中国老百姓现在知道,他们可以按照自由市场原则进行财富配置。但是,他们还没有学到第二课——破产,因为目前尚未出现广泛违约的情况。今后,随着违约情况增多,投资者对于把他们的储蓄投资到哪里会更加谨慎,导致改善制度控制,使影子银行重新回到正规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