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项目新闻:2015年6月11日

我们常驻北京的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项目团队在此分享他们的阅读材料和讨论内容。

CCAQ Scene-setter cover
我们主题为“强化市场机制,改善空气质量”的系列活动的第一篇报告的英文版本现已全文上网。中文版本将在6月底前发布。

我们发布了题为《气候变化、空气质量与经济:为了中国经济和环境的繁荣发展而统一政策》的背景报告,由此正式启动我们主题为“强化市场机制,改善空气质量”的系列活动。这份报告为预定在整个2015年期间发布的一系列更详细的专题研究报告打下了基础,后续报告将着眼于加强市场的作用以改善空气质量的主题,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我们正在研究电力行业改革、电力需求响应、碳排放权交易和建筑能耗公示的相关政策。在上周和本周举行的一系列“保尔森对话会”上,我们与在京专家和政策制定者紧张忙碌地讨论了草拟的后续报告。我们现在开始进行七月份发布这些报告前的细化工作。

《芝加哥论坛报》发表了一篇有关该市与污染作斗争的历史的回顾性文章,这提示我们,中国目前的困境与美国的经验相仿,而这类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文章写道,“开窗就意味着弄脏窗帘和窗台。由于腐蚀性污染侵蚀石材,全新的建筑物很快就显得破旧不堪”。芝加哥居民称之为“烟雾公害”。我们不要忘记:污染曾经一度笼罩的地区不仅是最经常被引为实例的洛杉矶,而是几乎所有其他大都市区。

中国的《经济参考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报道说,“十三五”规划将纳入针对烟粉尘、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工业排放物的重要新标准。文章引述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的话说,解决中国的污染问题将会需要的时间(在某些情况下长达15 – 20年)与公众的期待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