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麻丹彤
7月26日,特朗普与威斯康辛州州长斯科特·沃克在白宫宣布,台湾电子巨头富士康将投资100亿美元建厂,预计创造至少三千个工作岗位。特朗普宣称 “对每个美国工人,美国制造业,和每个相信 ‘美国制造’的人来说,今天是大好的日子” 。
然而媒体对这笔买卖却多多少少持有保留态度。很多媒体指出,富士康以给苹果公司制造手机和平板电脑而闻名,为了吸引富士康来投资,威斯康辛州承诺提供价值30亿美元的一揽子激励措施。一位权威人士指出,这30亿美元足以给该州每个居民买一个iPhone手机。另一方面,很多媒体将焦点转向威斯康辛辛议会财政局就富士康项目发布的一份测评报告。财政局虽为州政府部门,却似乎也对这个项目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威斯康辛州在“2042-2043财政年度”之前都无法在这个项目上实现收支平衡。
虽然众口皆诋,这个项目能给威斯康辛州带来实际好处,远比媒体报道的多。
首先,激励措施是很普遍的,在中国也是如此。事实上,中国城市早就知道,吸引富士康投资建厂从来代价不菲。但他们也了解,这种高昂的付出确有回报。
2013年,美国电视时事栏目 “60分钟” 播出了一期节目,讲述拥有640万人口的河南省会郑州,历时十年、投资十亿美元发展基础设施,建成了一个广阔的新城区。但新城区建成后却一直未能吸引居民前来,几近成为 “鬼城” 。然而,正在 “60分钟” 节目播出的时候,郑州新区的人口渐渐多起来,原因就是富士康。富士康在郑州新区建起了一个苹果城,雇佣员工超过20万人,推动促进郑州新城发展成为一个兴旺的社区。
不过,为了吸引富士康,郑州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据《纽约时报》报道,郑州市政府前期投入了20多亿美元为富士康建造公共住房和生产设施,每年给予富士康价值数亿美元的税收抵免和能源折扣,并承诺斥资100多亿美元扩建当地机场。
威斯康辛州与郑州相比,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工人的薪酬也更高。虽然富士康不可能像在郑州那样,在威斯康辛雇佣20万人,变革当地经济。但是威斯康辛州在富士康这个项目上,争取到了更好的条款。其在确保获得富士康投资的同时,无需支付大量前期费用。相反,威斯康辛州商定,只有在富士康兑现承诺后,才会实行其所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
其实威斯康辛州的一揽子激励措施更像是一个信用卡积分系统。换句话说,在使用信用卡消费一定金额后,会按照消费总额的一定比例返现。在本案例中,富士康每向威斯康辛州员工支付100美元,州政府将奖励富士康17美元(假设该威斯康辛州居民为全职员工,年薪至少53,875美元),为期15年。此外,富士康每支付100美元采购资本设备,威斯康辛州政府将奖励富士康15美元,为期最长7年。严格意义上说,富士康获得的是税收抵免;但根据威斯康辛州税法,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富士康的实际税率已经近乎为零。因此,富士康可以以抵免额换取现金,由州政府财政支付。
这样一来,富士康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高薪工作岗位,州政府向这些员工征收个人所得说,最终很可能与支付给富士康的财政激励相抵,实现财政平衡。但是这个过程可能长达25年。在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中,十年间一家制造商可能从行业弄潮儿的领先地位上跌落下来,被历史淘汰。很多电视制造业的企业都有此经历。因此,25年后富士康是不是还会以现在的形式存在,或者没了激励措施,富士康能否依然在威斯康辛生产电视,现在还难以盖棺定论。
但是,一个项目的价值不能以只用财政收入来衡量。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以及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会对当地经济立即产生刺激作用。此外,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富士康的投资往往能对当地社区产生巨大影响。以郑州为例,富士康工厂的建成让一大片城区焕发了生机,创造了对住房和餐饮业的新需求,同时经验丰富的当地劳动力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
郑州的政府官员最终感慨以如此大的政策手笔来吸引富士康是绝对正确的。一位中国官员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中国有句老话:‘筑巢引凤。’现在,凤凰来了。” 对威斯康辛州来说,基诺沙市一家当地餐馆老板弗兰克·卡迈克尔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得直截了当:担忧总是有的,但是富士康的投资将 “改变这里的农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