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侯安德,成可黛
在过去九个月中,无桩共享单车掀起了一股出行热潮,而引领热潮的是中国风险资本的宠儿——摩拜单车和Ofo。这些企业投放数百万辆自行车淹没了中国主要城市的街道。这两家公司现在都把眼光投向了规模更大的全球市场。摩拜单车最近登陆英国曼彻斯特。新加坡也出现了摩拜单车和Ofo的身影。
共享单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减少了密集城市中心地带的交通拥堵、让大量通勤者无需再乘坐出租车或驾车出行。与此同时,共享单车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日常运动。不过,虽然广受欢迎,共享单车的突然兴起也带来了新的城市弊病。城市郊区堆积了大量不需要的或丢弃的共享单车。人们也越来越讨厌共享单车堆满人行道和阻塞入口通道。企业、社区、警察和市政府只能迅速适应新情况,共享单车企业自身也是一样。
中国的经验表明,共享单车可以带来环境和交通便利方面的切实效益,但大规模的共享单车要求城市适应这种二十一世纪的新出行模式并做出改变。否则,这样的尝试会沦为政策冲突和规划不周的牺牲品。
美国现在有一百多个城市推出共享单车,其中包括纽约的Citi bike,芝加哥的Divvy 和旧金山的Bay Area Bike Share。一排排亮闪闪的自行车停放在专门设计的车桩上,供居民和游客使用。
最近大多数共享单车系统因为单车必须在专门停放区租赁和归还而受到限制。这意味着在短途出行需求旺盛的密集城区的共享效果较好,但在住宅区和郊区则不太理想。此外,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共享单车模式,许多城市需要信用卡或本地交通储值卡来解锁自行车,因此给临时用户或外地用户造成了不便。
在过去几个月中,美国企业也开始在无桩共享单车方面有所行动。今年夏天,总部设在硅谷的共享单车Spin和Limebike都在西雅图推出了这样的服务。与此同时,在爱荷华州北部两个小城镇运营的共享单车公司Koloni Share开创性地采用了“地理围栏”技术,确保其无桩单车只能停放在获批的区域内。
中国企业已经大胆地尝试在美国推出类似的服务,特别是在早期应用地理围栏技术。目前摩拜单车和Ofo也在做同样的努力。这些尝试并没有特别成功。中国企业Bluegogo取消了在旧金山湾区的试点项目,因为即使在其租用当地企业的自行车停车位后,仍然有用户把自行车随意停放在街角。Ofo最近取消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小规模试点项目,因为在校园内停放的自行车阻塞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人行道。
随着共享经济进入交通领域,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在像Uber和Lyft这种汽车共享服务推出的时候,也遭遇了类似的难题。人们在为减少汽车保有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而欢呼的同时,又指责他们的车辆绕行造成了交通拥堵。与无桩单车更相似的是美国汽车协会的新会员Gig Car Share,该公司允许伯克利和奥克兰居民在其居住地区内的数百个地点提车并在该地区内的任何停车位还车。这些汽车配有这两个城市所有区域的免费停车许可证,有些居民已经在抱怨私家车无法使用那些车位。
随着更多城市努力使自行车成为真正的21世纪出行方式之一,从中国的自行车经验和美国更广泛的汽车共享实例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共享单车企业无疑可以为解决停车困境做出调整。例如,应用程序可以设计为防止或惩罚用户的不当停车,或者奖励用户报告被损毁的自行车。但是城市最终要承担着更大的责任,适应更多新的出行方式并做出改变。例如,许多城市已经采取激励措施来促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OD),配套住宅开发与公交选择。随着无桩共享单车的兴起,公共交通客流量也应该会上升,这转而可能会使交通便利圈的开发建设扩大到地铁或轻轨站周边一公里以上。
城市还需要在自行车道、停放区和便于自行车出行的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美国城市的发展经验已经发现在这些方面花费相对较少的资金就可以提高土地价值、宜居性和健康水平。无桩共享单车可以给美国城郊地区带来这些好处,虽然大部分郊区在规划的时候以驾驶汽车的出行便利为中心,但可以围绕自行车、公交枢纽以及可用于较长距离通勤或公路出行的共享车辆进行重新规划。
共享单车是交通出行重大变化的一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正认真考虑寻找新的出行方式,不要过于依赖化石燃料,从而避免因此带来的碳排放和污染。私营企业积极响应,出现了汽车共享、自动驾驶、电动车辆以及共享摩托车和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创新方式。正如一个世纪前从马车转向汽车时一样,适应当前这一现实意味着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布局。中国经常被认为在创新和城市化方面参照美国,但这一次可能确实走在了前面。
侯安德是保尔森基金会顾问。他负责领导基金会涉及中国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与政策、市场和技术解决方案相关的真知灼见。成可黛是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为基金会在中美两国开展的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及可持续城镇化项目提供总体策略和组织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