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第三次全体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五十多家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170余名代表通过线下参会或线上接入的方式出席会议。中国人民银行陈雨露副行长、巴基斯坦前央行行长、GIP中亚办公室主席Yaseen Anwar发表了主旨演讲。保尔森基金会作为GIP的发起机构和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出席了会议。
自2018年11月GIP正式启动,截止2021年8月,成员规模已扩大到40家签署机构和12家支持机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和地区,其持有或管理的总资产达到49万亿美元。在过去的一年中,由成员机构领导的工作组成功举办了四次能力建设活动,并开发了众多工具和案例手册,包括最佳实践案例集、风险评估工具箱和绿色项目库等。
会上,GIP秘书处发布的《步入净零时代:2021年度进展报告》是追踪成员机构原则落实情况的第二份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间GIP签署机构在扩大绿色投融资、加强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包括宣布更有雄心的气候目标(增加绿色金融活动、遏制碳密集型活动)、全面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评估以及提升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水平。
2021年是GIP中期规划——“2023愿景”实施的第一年,规划从自我评估、信息披露、绿色承诺、加大投资和成员发展等五个方面出发,对成员机构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在过去的一年里,GIP成员的整体表现达到或超过了这五个关键支柱下的大部分目标。截至2021年9月,50%的GIP签署机构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相应政策,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相关行业的支持,而越来越多的机构承诺完全退出这些行业;同时,有58%的机构设定了绿色金融的量化目标,包括规模和资产占比等。
此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金公司、瑞银集团、法国兴业银行、普华永道等十多家成员机构因在落实原则方面表现突出、在能力建设方面的领导力或对GIP的积极支持,获得最佳实践奖、最佳绿色交易奖、能力建设领袖奖、最佳支持机构奖等奖项。
会议也为GIP确定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包括协助金融机构披露对碳密集型资产的敞口和金融资产的碳足迹等。新的一年GIP将根据各工作组提交的工作计划开展更多能力建设活动。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底色,保尔森基金会作为GIP发起机构和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将继续支持GIP工作,推动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助力全球碳中和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