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中国通向绿色经济之路

作者: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 戴青丽

拯救地球所需的资金巨大。专家提出,从现在到2035年,每年需要2.4万亿美元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根据保尔森基金会的研究,未来十年,仅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趋势,每年就需要超过7000亿美元的资金。

仅靠政府不能满足这些资金需求。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作用,创新是填补资金缺口的关键。

扩大数字金融科技的规模是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全球金融科技信贷规模从2015年的1250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4000亿美元,而移动金融用户数量从2011年的6000万增长到2015年的4亿。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利用这一增长机会,使新技术与绿色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表示,中国已把金融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列为优先事项。

中国去年宣布了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于新兴市场,中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新兴市场国家的融资需求以及环保需求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大的。以中国浙江省湖州市36家银行参与的试点项目为例,通过对当地的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认定评价,对这些绿色融资企业的“可持续性表现”进行排名,从而对企业产生公众压力,促使其行为改变。

企业越绿色就越有机会获得政府的绿色贷款贴息和债券发行等激励政策,进而有助于提高其财务收益并吸引投资。湖州市的另一个试点项目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存在正相关性。此外,环境气候影响评估得分较高的企业可参与政府搭建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促进高效低成本地绿色融资。

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延伸到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中国最大的公募基金之一嘉实基金建立了一个ESG评分系统,帮助投资者评估其投资组合的ESG表现,推动更多资金投入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 首先,金融科技是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的有效工具,不仅可提供更准确的绿色投资信息,可为银行系统没有覆盖的人群提供获取资金的渠道,还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参考。
  • 其次,中国成为绿色金融科技的领导者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中国把绿色金融列为国家战略重点,并且创建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目前中国是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创新的试验田。

从国际上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环境数据质量需要改进,统一的绿色标准仍然缺乏,整个金融系统需要加强能力建设,而金融科技有助于释放大量资本。

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够合作创建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监管框架及可兼容的技术基础设施,特别是在20国集团(G20)层面,将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原载于《新政治家》刊物 (New Statesmen)最新专辑“聚焦金融科技”。点击下载该专辑的英文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