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绿色金融:段茂盛

段茂盛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教授

段茂盛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教授

从2001年起,他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负责碳市场问题的联合国谈判。2010-2019年,他担任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委员(2012年任主席)。段教授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及“国家碳市场特别评估报告”领衔专家。

1. 自2020年9月国家领导人提出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以来,相关部委和机构都在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及研究部署工作落实。对于即将启动运行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发挥怎样的作用?您对此有何见解和建议?

碳市场作为一种促进减排的市场机制,允许碳排放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市场进行自由配置,相比行政手段,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换个角度来看,付出同样的成本,通过碳市场可以实现更高的减排目标。中国全国碳市场的运行,预计将大幅降低全社会总的减排成本,可帮助中国较早实现一个相对较低的排放峰值,而这毋庸置疑将降低中国后续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

全国碳市场运行后,被纳入全国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将直接感受到全国碳市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那些没有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也将会主动考虑全国市场发出的碳价信号,从而给与低碳投资选项合适的考虑。这对于促进中国低碳投资,避免高碳投资的锁定效应非常重要,碳市场的价格信号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及时和重要,对确保中国走绿色复苏而不是靠高碳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非常关键。

通过参与全国碳市场,市场各直接参与方,包括主管部门、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的碳减排技术能力以及社会各界的碳减排意识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为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意识、舆论和技术能力基础。

2. 近日,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密集颁布及加速落地,表明2021年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但真正交易将有望在2021年年中启动运行。您认为下一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有哪些关键工作需进一步推动落实?

第一个履约周期是全国碳市场运行的首秀,其平稳和成功地完成对于全国碳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目前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尽快出台对于确保全国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的相关规则,涉及2019年和2020年相关数据的高质量报送和对于市场运行中各种可能的严重违规行为的预防和惩处等,也需要提前采取措施确保重点排放单位按时严格履行其配额清缴义务。

为了全国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除了技术层面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外,还需要尽快出台针对全国碳市场的国务院条例,解决国务院部门规章层面无法克服的处罚力度低、无法有效协调相关部门等缺憾,为全国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奠定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

3. 随着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从中长期来看,全国碳市场建设还面临哪些主要机遇与挑战?

全国碳市场是促进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其设计必须与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协调。在我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的大背景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一些关键要素的设计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对全国碳市场的设计和建设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首先,全国排放达峰要求碳市场覆盖的排放更早达到峰值,因此,全国碳市场需要尽快出台比较明确的绝对总量,而且需要明确总量将逐步收紧,给市场更加强有力的减排信号。

其次,全国碳市场中要尽快引入有偿配额分配方法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的比例,降低免费分配方法的作用。这将确保一个较高的碳价,从而不但有效促进国内的减排,也可以有效应对外部政策变化,如碳边境调节措施等对我国出口的可能影响。

第三,需要以立法等合适的方式确保碳市场的长期存在,给市场一个相对长期稳定的政策信号。

第四,碳市场的效果如何,需要实践检验,其设计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适应外部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因此,需要定期对碳市场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其设计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